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中期成果报告
昆山市大市中心校课题组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是我校2011年9月申报的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该课题于2011年11月被苏州市教科院批准立项,2011年12月举行了昆山市级的开题论证。本课题自立项以来,课题组全体人员精神振奋,积极主动地开展理论学习、实践研究和课题实验。目前,课题前半阶段工作已经完成,为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探讨和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将两年多来我校“十二五”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社会发展要求未来公民教育更具有创造性和智慧性,学校教育责任在于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上进思想和自主创新能力。良好素质的公民在法律上是自律人,在生活里是自主人,在学习中是自觉人,在精神方面是自信人。培养自学能力,能促进小学生思维积极发展,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发掘个人优势潜力,形成独特智慧力和创造力将来奉献于社会。纵观世界名家名人,小观生活善者,无不以自学为先导,自主上进为内趋力,成就自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国内优秀教师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落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由于受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广大农村小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存在很多难题。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其次是学生对自主学习方式的认识、能力、积极性不足,形式化严重。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是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方面国内外仁人志上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发表了若干争鸣,但主要是一些原则性的结论,缺乏具体实施的方案。而且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仅仅是从理论上涉及到。在新形势下,就如何在小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良好的、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从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来看,我校是一所远离城区的乡镇小学校,随着农村变革、教育机制的革新,外来学生的增多,招收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素质、自主学习意识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给我们农村小学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挑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急需,它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它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这就是本课题的由来和研究价值所在。鉴于以上原因,我校决定把“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十二五”教育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科研成果,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初步构建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农村小学教育理论构架和实践体系。具体达到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发展的方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施教之功,巧在授法。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获取新知,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赋予学生应有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让他们自觉自悟,自学自得,提高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发展的方向。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深刻的变化,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由“讲解—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为引导和启发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会学、乐学。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潜能的理念得以确立。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教学科研融于一体,做学者型、科研型的师者。
3、教学发展的方向。通过研究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年级,构建不同的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操作性强,但又不失灵活机动。
4、学校发展的方向。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提高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使学校与教师积累一定数量的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得奖或在教育杂志发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农村的学生社会交往活动较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心理较内向.教师应以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注重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点头、拍手、翘大拇指……)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孩子春雨润物般的熏陶,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自觉自悟、自学自得。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创设宜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和自信中生活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校园文化制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提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有效保障。首先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老师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其次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1)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优秀作业、成果和学科知识的展览活动。(2)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编列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3)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快地融入到教学中去。第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观察、谈话、分析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原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欢。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兴趣发展的趋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学生素质的提高,优秀成绩的取得,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上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可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学习习惯。(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体活动、游戏、社交活动等内容。指导学生制订计划,指导学生安排好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包括上学、在校时间的活动、放学回家后的学习等。特别是周六和周日的学习和活动安排。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要家校紧密配合,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2)讲求效益的习惯。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该学时学,该玩时玩,一旦开始学习,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3)勤于思考、独立完成的习惯。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钻研,遇到问题先动脑,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依赖性,培养他们的决心与恒心。(4)大胆发言、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有人形容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独立广泛地攫取知识,从而获得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需要教师悉心指导。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预习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知识整理的方法等。
5、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
学校教育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虽说是教无定法,但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借鉴成功的经验。针对不同的学科和不同年级,可作调整和修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尝试自学、鼓励探究——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多动脑、多动手,自主自悟,自学自得。
(3)组织讨论,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4)提炼归纳,融会贯通——学生的自学协作和教师的点拔指导相结合,对所学知识提炼归纳,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脉络,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5)巩固练习,激励创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拓展所学引发学生新的思考。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4-2011.9)
本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确立研究课题,了解我校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为课题的研究作好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工作。
课题的确定。社会发展要求未来公民教育更具有创造性和智慧性,学校教育责任在于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上进思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公民和人才。为此我们觉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急需,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鉴于以上想法,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了《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力图把“自主学习”思想应用于教育实践,试图在教学实验中探索以学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课题提出以后得到市教科室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于是我们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进行明确的分工,由学校校长全面负责主持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课题全面研究。
问卷调查。2011年3月我们对我校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方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中,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依然秉承旧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唱主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受它的指挥,教师花大力气去培养“无形”的能力不如着力于“有形”的分数,力求分数的最高效率的教学模式莫过于做题。让学生自己探究新知识反而效率较底,只能是“事倍”而“功半”。而学生被教师“牵着走”,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积极性低下,学习成绩不突出。由于我校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有的外出打工,跟本无法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辅导,学生回家后很少有再继续学习,大多是草草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完事大计,学习效果很差。
3、课题培训,组织理论学习。为了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课题组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订阅各种刊物:《小学数学教师》、《江苏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育导报》等为课题研究寻找理论依据,更新观念,明确研究方向,从这些刊物吸收各种营养。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学校中层领导、骨干教师为成员,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将此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严格过程管理,多次派出课题组人员参加省、市的教育教研活动,观摩学习并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课题组坚持了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活动。
4、积极宣传、争取各方支持。课题提出以后得到了市教科室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于是我们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为使方案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在学生、教师、家长中进行了大力宣传。首先,我们在教师中做好宣传,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其次,通过解说、黑板报、发宣传单,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自主学习的形式、作用、意义。争取他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二)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1.11-2013.10)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将学校主课题从内涵上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了以学科教学研究子课题,成立了子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开展实践研究。
2011年12月,通过前一阶段的调查分析结果以及开题论证会上讨论的意见,我们将主课题从内涵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并以此成立了四个子课题组。
2011年12月底,我校召开了各子课题组长会议,会议明确了各子课题组的组长任命与研究任务,决定了以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确定了学校“十二五”课题的整体研究网络。
2012年3月,在学校教科室的统一安排下,各子课题组组织中青年教师围绕学校“十二五”主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个人微型课题的选定与申报,教科室组织人员对教师个人微型课题进行修改,并以此为依据,对各子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调整。
现在,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已进入常态化研究阶段。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由教科室牵头,以学校、子课题组、教师个人三级课题研究网络为平台开展研究工作。
教师个人在日常教学中,围绕自己的个人微型课题,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展开研究,积累好研究资料,记录好个人微型课题研究手册。
各子课题组,围绕“二级子课题”,利用“我的一堂实践课”或小组教科研活动展开研究、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写好研究小结。
学校主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教科研活动,包括课题研究实验课、说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实践研究。
这样,教师个人、各子课题组、学校主课题组,研究内容与范围层层推进,百川归海,促进学校课题研究有序而有效地开展。
2013年4月26日,为推进全市小学微型课题研究工作,促使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研究活动,提升研究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由昆山市教科室组织,在我校举行“课题进课堂”现场展示活动,为了进一步推进“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注入了活力。
2013年11月14日举行了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展示活动。由刘荣、范梦娇两位青年老师分别围绕个人微型课题“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写作能力”,向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展示了各自的微型课题研究实验课。随后,学校的课题负责人作了课题研究中期汇报,重点汇报了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方法、实践意义、主要结论、取得的成果等。最后,各位领导、专家针对我校“十二五”课题研究现阶段开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与会的教科主任对课题研究进行审查、评估,就课题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课题组成员进行现场答辩。大家一致认为,我校的课题研究总体思路清晰,由点成线,水到渠成;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有论文发表、评优课获奖、专题讲学等;研究成果推广快、力度强,对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特色建设、班集体建设等,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自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关心下,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断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1、教师的观念有了新转变,教学方式有了新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普遍认为,要实现自主学习,明确教学目标是前提,改进教学方式是关键,创设开放式活动形式是根本保证。通过实验,教师们基本掌握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五步教学”的初步教学方式(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尝试自学、鼓励探究—组织讨论,协作学习—提炼归纳,融会贯通—巩固练习,激励创新),吃透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落实了课堂教学以生为本,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过程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进一步更新了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在内的教育理念,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培养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求真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2、学生有了新变化,教学效率有了新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首先,课堂教学变得更有生机、精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探究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对解决学习问题充满了信心。学生反映学习不再是难事,不少学科已成为学生最喜欢的。
3、教研有了新突破,科研有了新跨越。自课题立项以来,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俞福荣校长、杨培根老师被评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张英老师被评为昆山市教坛新秀。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季良、姚桂芳等16人的教学设计获江苏省、苏州市二、三等奖,刘荣、顾佩等25人在省级论文比赛中获奖,杨慧英等15人次获苏州市级论文比赛奖项,范梦娇、陆哓静等26人次获昆山市市级论文级论文奖项,杨培根、陈炳根等40多人次论文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还有20多人次获其它奖项。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前期和中期的研究与实验,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大胆尝试下虽然取得了一点成果,但我们也深知要让我们探索的自主学习方法能够经得起实践的和时间的考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我们的路还很长。目前,课题组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还是立足于课堂的研究,处于实践研究阶段,尚未能概括出比较系统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探究的尺度、时间、管理等还需进一步研究。在理论水平上,教师的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
六、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设想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实现预定目标。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以此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
3、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
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深信: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一定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栏目导航